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監察院古蹟建築沿革

    監察院國定古蹟興建,第一期於1913年完成,第二期於1915年4月24日落成,目前作為辦公廳舍使用,乃臺灣現存西洋歷史式樣建築中,保存最完整之一座。設計者為日本建築師森山松之助,當時許多公共建築設計,多出自其手筆。 此棟2樓建築面對十字路口,正向立面為大門入口,乃一座凸出3層樓高之扁平銅製圓頂,四周開12個半圓型的「老虎窗」,具通風、採光和裝飾效果。左右兩旁各有衛塔,四周採「破山頭」,使細節較豐富化。中央正門上端,有3個半圓形長立窗,窗與窗之牆上方有形狀如勳章的浮雕壁飾,周圍繞以花草紋飾。窗之上端,則有拱心石,為巴洛克風格特徵之一,強調且集中焦點在中央入口處。在兩翼廳舍外牆上,復有巴洛克時期常見之圓窗,窗旁以花草、蔬果、綵帶點綴裝飾。 一樓大廳挑高約15公尺,廳內環立18根4公尺高之托次坎柱子,柱頂橫梁雕塑及圓頂天花板之彩繪玻璃,巧奪天工。大廳內輝煌壯麗之M型樓梯通往2樓,牽引左右兩翼,氣勢磅礡。踩著灑滿光影的M型樓梯階梯拾級而上,在樓梯轉角處歇歇腿,欣賞窗外隨風搖曳的樹影,繼續前行,抵達挑高設計的2樓,抬頭就是巍峨的圓頂天花及居中的彩繪玻璃,華麗而不失威嚴。
  • 監察院古蹟之美

    監察院國定古蹟興建,第一期於1913年(日本大正二年)完成,第二期於1915年4月24日(日本大正四年)落成,作為「臺北廳廳舍」使用,建築屬西洋歷史式樣,為當時歐風建築之代表。 建築師:森山松之助 基地面積:8,541平方公尺 總建坪:4,146平方公尺 造價:日幣二十七萬(約今新臺幣七億八千餘萬元) 使用機關: 臺北廳:1916-1920(日本大正五年至九年) 臺北州:1920-1945(日本大正九年至昭和二十年) 臺灣行政長官公署:1945-1947(民國三十四年至三十六年)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衛生處:1947-1958(民國三十六年至四十七年) 監察院:1958-(民國四十七年迄今) 目前監察院使用之基地面積為:15,162平方公尺。建築面積:19,665平方公尺。
  • 舊建築的重生

    一片片排列整齊之老黑瓦 幾十年來沉默躺在屋面上 看盡人世間多少物換星移 它們外形各異 功用亦不相同 各司其職卻又緊密相合 外表烏黑樸拙 質地卻清脆鏗鏘 曾為重新著裝獲得新生 曾克服重重困難 從大陸蘇州素負盛名之「御窯」 循古法燒製一批全新黑瓦 此為臺灣日式建築中首次全新仿古燒製之經驗 世代交替後之舊瓦在此展櫃內與您分享 可以仔細瞧瞧此功成身退之老瓦片上歲月痕跡 更可以在照片及重生後之屋頂上欣賞 初來乍到之新瓦片風采 每塊瓦片從取土、養土、製胚、陰乾 入窯燻燒到蔭水、出窯,需花上80多天之製程時間 所以別小看此黑黑土土之模樣 照片1:監察院古蹟建築具地標作用,配合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辦理首都核心區域夜間照明工程,在燈光之妝點下,散發璀璨耀眼的炫麗光彩,為臺北夜景增添無限迷人之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