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為瞭解「建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中長程計畫執行情形」、「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執行成果」、「史前文物典藏與保存情形」及「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推動成效」,巡察國立東華大學-建構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專案管理中心、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舊社、臺東市民權里日式建築宿舍群、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並參訪花蓮縣壽豐鄉牛犁社區交流協會、臺灣原住民七腳川溪口部落發展協會及富里製造農村實驗基地

  • 日期:112-05-26

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於112年5月22日由召集人浦忠成委員,偕同副院長李鴻鈞及監察委員等共計15人,在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明裕、原住民族委員會(下稱原民會)副主任委員鍾興華陪同下,實地瞭解原民會委託國立東華大學(下稱東華大學)設置之「建構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專案管理中心」(下稱專管中心),執行「建構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中長程計畫」現況,聽取計畫主持人該校原住民族學院院長石忠山簡報並進行座談。

召集人浦忠成表示,建構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是每位原住民學者的渴望與理想,而知識體系的建立需要一個完整的場域或高等教育體系,以進行知識整理、傳承及推廣,衷心期盼未來能成立原住民族大學,讓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的建立,並非僅呈現於一個計畫上,學界也能夠大力推展「原住民族學術研究」,按照每個原住民族的「主體性需求」,建構出原住民族的知識體系,將來作為師資培育、課程發展的基礎。

座談會上,巡察委員針對原住民族知識中長程計畫的執行成效、績效指標;是否建置跨部會協商,以有效整合與聯繫;原住民族在職場上的競爭力,是否隨著受高等教育機會的增加而有所提升;未來原住民族的教育規劃,如何兼顧傳承原住民16族的知識、習慣、技藝等面向;知識體系的建構,不宜僅以詮釋資料方式建置資料庫,還需要結合原住民族的生活面,重建消失的文化,紀錄與傳承活的文化;原民會補助8所大學設立的原住民族知識研究中心,與專管中心有何關聯性;近期,有2所學校學生散布歧視原住民言論,此風不可長,相關機關應正視「全民原教」的推廣與深耕;原住民學生休退學比例偏高之原因及畢業後的就業情形等,提出詢問及給予建言,鍾副主任委員及石院長加以說明及回應。

次(23)日,在文化部次長李連權、花蓮縣政府文化局副局長曾之妤等人陪同下,前往八通關東段-瓦拉米步道登山口,徒步至佳心舊部落Istasipal家屋,全程來回9公里,實地瞭解「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舊社溯源與重塑計畫」執行成果。該計畫自106年起,針對流域內布農族舊社群,進行系統性調查,並串聯各專業領域學者專家、導入GIS數位科技,對舊社石板屋進行試作、修復等工作,將100多年前生活於此片山林溪澗之布農族人,所累積之知識與生活實踐等無形文化資產,一一發掘整理。

該計畫已完成Istasipal家屋、附屬家屋及竹工寮等修復,平日由花蓮縣Takbanuaz布農文化發展協會負責維護管理,巡察當日是由該協會的布農族人沙力浪.達岌斯菲萊蘭先生,與家屋後裔張緯忠先生,沿路進行導覽及解說。

此次巡察的家屋並非新蓋,而是在家屋原址依布農族傳統家屋形制與構法,進行修復的石板屋,每個工項具有精細的建築技法和相應的複雜知識系統,是祖先的智慧結晶。依布農族傳統,祖先葬於家屋內石板下,一般外人不能隨意進入家屋。巡察委員在進入家屋前,先由家屋後裔張緯忠先生在門口依布農族儀式向祖先稟報,續由召集人浦忠成依照鄒族儀式與家屋祖先對話後,再帶領巡察委員以肅穆的態度參觀家屋。

巡察委員對於布農族傳統文化及復建成果均留下深刻印象,召集人浦忠成對於修復後的家屋去(111)年遭到918玉里大地震震垮,感到惋惜,期許修復工程能夠儘可能按照布農族傳統工法,打造出堅固的家屋,並在計畫結束後,族人能持續保有文化能動性,將計畫累積之成果效益極大化,以利永續發展。

位於花蓮縣卓溪鄉的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南安遊客中心(下稱中心),是登山前及下山必經之處,在中心主任蘇志峯導覽下,瞭解中心除設有視聽室、展示館大廳,提供遊客參觀並認識布農族人文歷史、動植物生態環境外,還有室內導覽解說及戶外隨隊解說服務,並設有休憩室及無障礙設施,為登山客及遊客提供完善的服務。召集人浦忠成對於中心此次的協助,表達感謝之意,並嘉勉中心同仁的服務熱忱與辛勞。

同日,在文化部文化資源司(下稱文資司)司長林宏義陪同下,參訪了花蓮縣壽豐鄉牛犁社區交流協會、臺灣原住民七腳川溪口部落發展協會,及富里鄉富里製造農村實驗基地,瞭解文化部推動「社區營造」及「地方創生」的成效。

牛犁社區交流協會總幹事楊鈞弼及文化組組長楊富民說明,該協會於90年成立,主要進行社造培力、藝術策展、生態調查、新住民生活適應、文化平權、高齡教育、數位平權、商品開發等社區營造工作,96年榮獲總統文化獎─玉山獎,社區長輩們的拼布作品更是在日本大阪獲得評審大獎。

在地的豐山國小校長謝燕惠也到場說明校務推動亮點,在少子化潮流下,該校111學年度1年級新生報到30人,不減反增,打破10多年紀錄。社區內的「五味屋」,以公益二手商店方式經營,做的買賣是「給社區孩子們一個真實的多元學習場域」,2名在五味屋陪伴下成長的弱勢孩子羅國瑄及主動參與協助的吳育如,負責簡介,巡察委員無不充滿感動,並給予孩子讚賞與鼓勵,對於牛犁社區交流協會在社區營造上的成績,表達高度肯定。

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溪口村的溪口【Kiku】部落,主要居民是來自吉安鄉七腳川部落的阿美族人,於西元1908年七腳川戰役後,遷徙至此。由於部落中許多文化、技藝及記憶隨著時間而流逝。當地青年為了傳承延續部落傳統文化,提供部落居民自我認同及學習管道,於109年成立「臺灣原住民七腳川溪口部落發展協會」,並參與文化部推動之「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
該協會專案經理李玟慧及產銷推廣員林映君說明,協會主要結合行政體制推動原住民整體再造,並成立「女仕女事工坊」,藉由復育傳統纖維植物-苧麻,開發相關產業,逐步推動傳統工藝及阿美族食農智慧。巡察委員對於該協會推廣苧麻相關工藝品,留下深刻印象,並期勉協會持續努力,建立交流平台,及辦理族群對話課程。

「稻穀秋聲─富里山谷草地音樂節」是每年臺灣東部的 一大盛事,舉辦單位為「富里製造農村實驗基地」,該基地負責人鍾雨恩表示,基地由一群返鄉青年、農家媳婦及移居青年所組成,藉由辦理從土地而生的地方音樂節,邀請歌手、學校及社區團體表演,並結合市集,推廣在地農產品,讓外地人親身體驗富里的農業環境,凝聚社區認同,建立在地人的文化與信心,進而帶動農村文化觀光,朝向創造農村新生活邁進。

該基地也是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推廣六級化產業、提供農民教學空間、辦理食農體驗活動、執行新農業示範計畫、建立共享工作空間等,營造優質的社區環境,吸引人才留下來。巡察委員對於基地成員們的理念、熱情與不放棄的精神,由衷感佩,更期盼國人能夠支持國內有機米產業,形成環境永續的善循環,讓年輕人更願意返鄉。

接著,在文化部次長李連權、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下稱文資局)副局長粘振裕、臺東縣政府文化處(下稱文化處)處長李崇吉等人陪同下,實地巡察臺東市民權里日式建築宿舍群,瞭解「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民權里日式建築文化園區修復再利用計畫」執行成果及修復現況。臺東市民權里日式建築宿舍群共計20棟32戶,興建於1937年至1964年間,建築樣式豐富,包含日治時期興建官舍標準中之高等官舍第三種、第四種,判任官舍甲、乙、丙、丁種,以及4連棟閩式宿舍建築,具備「地域特殊歷史場域」風貌再造之價值,由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補助,進行修復再利用計畫。目前已修復12棟17戶,並進行活化利用。

文化處科長胡青松於寶桑路307巷3號展示空間(高等官官舍第三種)內進行簡報與導覽。巡察委員均肯定文化部、文資局、文化處及當地里長的努力,並關切修復後的活化利用與委外營運情形,也希望如此豐富的文化資產能與社區連結,推廣至校園。

5月24日在文化部次長李連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下稱史前館)館長王長華等人陪同下,巡察甫於5月19日重新開幕的史前館康樂本館。該館建館緣起於興建南迴鐵路時,發現文物蘊藏豐富之史前3萬年卑南遺址,91年8月正式開館,是國內第1座以史前和原住民文化為展示範疇的博物館,也是臺灣東部唯一的國家級博物館。該館運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經費,自109年5月起閉館3年,更新常設展展示廳及新設探索館,並大幅更動建築物內外空間的動線,常設展示內容幾近全部更新。

此次巡察係實地瞭解各展示廳新的展示內容、八仙洞考古遺址出土文物與國史館託管文物之保存情形、智慧典藏庫建置進度及教育推廣情形等。最後,進行綜合座談會,依序由文資局、文資司及史前館簡報業務執行情形。

巡察委員針對文資局相關業務部分,關切臺東市民權里日式建築宿舍群未來之營運規劃與收入來源,並建議參考臺北市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將日治時期的臺北刑務所官舍改建成「榕錦時光生活園區」,屏東縣將屏東市日式眷舍群修復活化為「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等成功案例,積極活化運用歷史建物之修復成果。

針對文資司相關業務部分,巡察委員肯定文化部在社區營造及地方創生上的資源挹注與協助,讓青年能夠返鄉安身立命,帶動地方發揮特色,並發展出最適合的在地經濟。文化部李次長也詳細說明相關提問。

針對史前館相關業務部分,巡察委員關切國寶、重要古物、珍貴文物之盤點SOP、有無修復能力;智慧典藏庫之效能與管理流程;遇重大變故時,移置保護文物之動員量能及流程;建築景觀再造工程的消防安全設備,查驗時所發現缺失相關改善情形;建築景觀再造工程原設計規劃與實際施工後發生重大差異時,如屬設計錯誤,宜檢討相關疏失責任;史前館之館藏內容豐富,可與教育體系結合,例如國教署、縣市政府教育局處等,合作辦理教師研習營、特定專題研討會,以促進博物館、史前文化教育的推廣;史前館重新開幕後,應提高每日入館參觀人次及研謀達成目標之策略;建議將史前館列為高中、國中及小學生畢業前應參觀的博物館;館中有大批捐贈文物,建議於文物上標示捐贈者等。王館長也回應了巡察委員的提問。

召集人浦忠成表示,重新開幕的史前館展示文物相當多元及豐富,尤其是融入性別平等及人權的教育內涵,非常符合現階段臺灣發展的理念;館內延聘年輕優秀專業的導覽人員,象徵世代接棒,值得讚許;文化部推動社區營造30年,需要耐心及漫長的耕耘,以及公民的接力參與,才能深化有成;期許文化部、史前館、文資局能在現有的良好基礎下,持續努力精進,強化各族群對於臺灣這塊土地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