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近日發生2起非本國籍兒少被通報疑似重大兒虐事件,凸顯黑戶寶寶在臺托育照顧及就醫問題仍未獲得改善,監察院呼籲行政院正視此項問題的嚴重性,透過跨部會合作研謀對策、澈底解決

  • 日期:113-03-18

監察委員:王幼玲、王美玉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自109年1月1日至112年9月30日,生母為失聯移工的非本國及新生兒共有1,349人,這還不包括生母隱匿在自宅生產而未被醫療院所通報的黑數。而根據《兒童權利公約》第2條第1項規定,締約國在其管轄範圍內的每一兒童均享有公約所揭櫫的權利,不因兒童、父母或法定監護人的種族、國籍而有所不同,即外籍移工在臺灣生下的孩子,應與其他兒童享有相同的醫療、社福和教育資源,以獲得妥善的照顧。監委王幼玲、王美玉指出,近日發生2起非本國籍兒少被通報疑似重大兒虐事件,再次讓黑戶寶寶在臺受照顧、醫療等人權議題,浮上檯面,顯然這些問題仍然沒有獲得改善。
 
107年間發生多起外籍移工所生子女「黑戶寶寶」滯留在臺的受照顧權益問題,如:「1名父母皆為外籍移工的男嬰,疑似遭受外籍保母虐待致死」,凸顯這類孩子因為欠缺「合法」身分,難以獲得托育照顧、醫療、社福等相關資源,監委王幼玲、王美玉於107年12月24日立案自動調查(註1),並於108年11月19日提出調查報告,指出非本國籍新生兒通報案件及未合法取得居留證人數有增無減,再加上移工自行生產而未經醫療院所出生通報的黑數,實際人數遠超過官方的數據,此情形不但違背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及我國《兒童及少年力與權益保障法》相關規定,也益見政府對於這類兒少基本人權的維護改善緩不濟急,因此對行政院提出糾正。
 
111年間,2位委員在調查有關農業缺工與農業移工案(註2)時,深入山區、農村訪談失聯移工,發現失聯移工成了農業補充人力的主要方式,這批失聯移工落腳在山裡、農村填補了龐大的勞動力缺口,也組成家庭、孕育下一代。但這些黑戶寶寶跟著父母在工寮、果園山區過著躲躲藏藏的生活,也因為父母的非法身分,欠缺托育照顧與教育,更令人擔憂的是醫療人權問題,因為非法居留身分甚至不存在出生通報紀錄中,沒有健保卡,1次就醫費用就要700元,接種疫苗也要自費,遭遇重病或有身心障礙議題,有辦法得到醫療資源嗎?
 
之後王美玉委員在111年12月間巡察行政院時,代表本院內政及族群委員會發言,期待行政院正視失聯移工已與我國農業(與各業)形成的共生關係,國家不僅需要重視他們在臺的困境,他們在臺灣生育的孩子黑戶寶寶,也應該受到《兒童權利公約》的保障,當時也獲蘇貞昌院長允諾將要求羅秉成政務委員組成跨部會小組與國家人權委員會合作,從人權的角度以跨部會合作方式澈底解決(註3)。
 
監委王幼玲、王美玉表示,政府不應坐視女性移工於懷孕或生產後逃逸或無能照顧子女等情事,以及黑戶寶寶面臨的就醫困境,此均影響到兒童人權,2位監委仍將持續監督政府相關機關,持續關注對外籍移工子女受照顧的權益,促進外籍移工及其子女的人權的維護。
 
 
註1:案由:據悉,1名父母皆為外籍移工的男嬰,疑似 遭受外籍保母虐待致死。男嬰的父親為合法移工,但母親和保母皆為逃逸移工,突顯逃逸移工在臺生子後,孩子因為沒有報戶口而成為非本國籍兒童,難以獲得醫療、社福和教育相關的資源。兒童權利公約第2條第1項規定,締約國在其管轄範圍內的每一兒童均 享有公約所揭櫫的權利,不因兒童、父母或法定監護人的種族、國籍而有所不同。究竟移工在臺灣生下的孩子,是否能與其他兒童享有相同的醫療、社福和教育資源,獲得妥善的照顧,有深入調查之必要案(調查報告案號:108內調100)。

註2:案由:據內政部移民署統計,每年約新增近2萬名行蹤不明移工,且截至110年5月底止,在臺失聯移工未查獲人數計51,719人 。外籍移工近年來已成為我國不可或缺的底層勞動力,尤其我國農牧戶戶內人口數不斷下滑,農業從業人口存在逐漸減少及老化的問題,缺工情況恐甚於其他產業,為回應農業基礎勞動力的缺口,政府自108年起實施農業移工試辦方案,開放引進農業移工,惟執行結果能否符應實際需求,倘若農民難以合法申請聘僱移工時,仍可能鋌而走險非法使用外國人力,尤其囿於冠狀病毒疫情,邊境管制加嚴,移工需求倍增,雇主為解決缺工問題,透過黑工仲介協助媒合,安排失聯移工在農業、漁業、果菜及水產市場等處非法工作情形嚴重,移工行蹤難以掌握,恐造成防疫漏洞;究農業非法使用外國人力之情形?相關機關面對我國農業缺工問題所提出之對策為何?農業移工政策推動情形與執行成效如何?均有深入瞭解必要案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案號:111財調0044)。

註3:111年12月23日監察院新聞稿,「針對失聯移工與黑戶寶寶的困境,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允諾與國家人權委員會合作並組成跨部會專案小組澈底解決」,網址連結:https://www.cy.gov.tw/News_Content.aspx?n=795&s=2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