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監察委員王幼玲、王美玉籲請行政院及衛生福利部正視離島地區外籍人士緊急空中轉診後送之醫療困境

  • 日期:114-05-23

監察委員:王幼玲、王美玉

監察委員王幼玲、王美玉指出,近期發生在離島地區生活、工作及求學之外籍人士(新住民、移工和外籍學生等),於當地醫療機構認定有緊急醫療後送需求的情況下,因其不具中華民國籍身分,轉診運送的飛行器需要自費,無法啟動衛福部空中轉診機制,延誤醫療救治黃金時間,監察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21日通過王幼玲、王美玉兩位委員所提「離島外籍人士醫療後送案」調查報告,籲請行政院及衛福部檢討改進。

監委王幼玲、王美玉訪談離島地區地方政府衛生單位及醫療機構主管人員,當地第一線醫療衛生人員均向兩位監委反映,衛福部設立「空中轉診審核中心」不接受外籍人士的申請及審查,未曾協助外籍人士緊急醫療轉診航行器的協調事宜。因此,遇有外籍傷病患緊急後送需求時,醫療院所與地方政府只得自行聯繫載送工具與處理費用問題,致過程中均需耗費時間協調,已經有數名外國籍緊急患者,在繁複的過程中死亡。例如,108年澎湖縣工作的印尼籍移工I君捲入輸送帶造成左上肢外傷性截斷,I君於當日上午9時即經醫師判斷需緊急後送至臺灣治療,惟直到12時31分直升機才由機場起飛,從醫療評估到實際啟程歷時逾3.5小時,最終I君仍因失血過多回天乏術。本案調查報告指出,現行空中轉診制度缺乏彈性,執行機制亦未能即時因應,使急救遭受不必要的延誤,衛福部允應積極檢討改進。

監委王幼玲、王美玉調查發現,現行外籍人士後送臺灣本島空中轉診所需費用,依衛福部「離島地區未具中華民國籍之緊急傷病患後送臺灣本島就醫處理原則」採使用者付費,雖然該處理原則載明外籍人士轉送臺灣之自費或無力自費的處理方式,但是地方政府面對的情況遠比處理原則還要複雜。離島地區外籍人士如經專業診斷需緊急轉診至臺灣治療,常因傷勢嚴重、語言隔閡或經濟困難等因素,無法即時籌措後送費用;地方政府亦難以即時協調取得資源,空中轉診程序無法進行,增加救治風險;部分地方政府雖基於人道考量先行代墊費用,惟欠缺有效追償機制,最終形成呆帳,造成醫療人權與地方財政之兩難。

爰此,監委王幼玲、王美玉於本案調查報告指出,監委王幼玲、王美玉說明,衛福部鑒於澎湖、金門、馬祖及蘭嶼、綠島等離島地區急重救護所需,自91年起建置「空中救護審核機制」,並制定「空中轉診審核中心離島地區緊急空中後送案件標準作業流程」,24小時受理離島地區緊急空中轉診後送所需之申請、審核、協調及諮詢等工作,依上開流程及救護直昇機管理辦法、緊急醫療救護法等規定,並未限定僅中華民國籍身分適用,衛福部亦向監察院表示:「在102年已清楚告知地方,即使不是本國籍,人道第一,還是先後送」、「緊急醫療後送不會分本國籍或外國籍」、「後送轉診機制並不受國籍限制」等語,但是顯然跟現行的實際操作有很大落差。

行政院宜審酌離島地區實際困境,督導相關部會全面檢視現行制度在資源調度與費用處理的可行性與合理性,研議可行方案,兼顧緊急醫療人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