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監察院期疾管署及有關部會共同強化區域國際傳染病防治

  • 日期:108-09-06

近來入境我國之外國人數逐年增加,自104年突破千萬人次,至107年已高達1,106萬人次,隨開放外國人士入境從事商務、學術、教育、勞務……等政策及我國人每年出國人數亦大幅提升,尤其105年開始推動新南向政策,國際交流互動更為頻繁,然疾管署對於國際疫情之掌控管道有限,且每年超過32萬外籍人士赴臺就業、就學或居留,勞動部、教育部及內政部對於該等入境者於來源國應先進行之健康檢查資料並未能整合建檔管理,疾管署也迄未建立有效資訊系統以統整及運用該等資料,以提升我國民防疫之保障,有失藉以瞭解區域國際傳染病流行狀況之機會;再者,我國因新南向政策之推動,協助新南向國家培訓醫衛人才等,惟衛福部未能藉此機會建立與該等國家傳染病資訊合作,以強化我國對於區域國際傳染病之防治能力,更提升我國醫療軟實力與國際地位,錯失良機,洵屬可惜,監察院5日通過監察委員張武修提案,促請疾管署及相關機關檢討改善。
 
據內政部移民署統計,103年至107年外國人士入境人次逐年增加,107年已高達1,106.6萬人次,至於國人赴新南向國家情形,104至107年各年度皆呈正成長現象,105年及106年均突破104年之情況,分別達2,233,784人次及2,474,412人次,且107年亦達2,791,608人次,較106年成長12.82%,可見新南向政策使我國與該等國家互動顯著增加。而103年至108年6月底,各年度境外移入之前5大法定傳染病(例如:登革熱、阿米巴痢疾、麻疹、桿菌性痢疾、德國麻疹…等)案例數分別計642、725、733、645、626及405例,以105年最多(733例),106年及107年案例數大約持平,惟108年1至6月達405例,為前一整年度之65%,顯見近期境外移入傳染病案例數因國際交流互動頻繁而明顯增加。但疾管署對於國際傳染病疫情之掌握機制,主要透過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下稱WHO)之「國際衛生條例(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 IHR2005)」運作、與少數個別國家建立疫情交流管道,以及自行連結各國政府機關官網查詢等3種機制,明顯過於被動且不足,未能同時與政府新南向策略一併整合,造成我國未能在貢獻先進醫療技術的同時,藉此建立雙方傳染病資訊合作交流的機會,進而強化境外傳染病管控並致我國防疫能力之提升,同時也拓展我國的醫療衛生軟實力與國際地位,洵屬可惜。
 
另外,每年超過32萬外籍人士赴臺就業、就學或居留,惟疾管署對其入境前需於來源國完成之健康檢查項目主要僅有胸部X光(針對肺結核)、梅毒血清、麻疹及德國麻疹等檢查,且結果僅以「合格」及「不合格」表示,欠缺相關傳染病史或其他檢疫資訊,難以明確掌握其健康狀況;該署宜參照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先進國家關於健檢項目及表格設計,尤其是關於永久居留者之健康條件要求,以求精進;且內政部、教育部及勞動部對於其於入境前之健康檢查資料未能整合建檔管理,疾管署亦宜建立更有效的資訊平台以統整及應用,藉以掌握各國傳染病疫情狀況,使健檢及評估監測作業發揮更大效益;另有關因在來源國所辦理之健檢不合格致無法申請入臺簽證者,疾管署允宜同等重視,分析其原因進而加以掌握,以提升針對區域國家傳染病防治之預備。
 
再者,受聘外國人或外籍學生申請入境所檢附之健康檢查結果證明,雖須經我國外交部駐外代表處驗證,惟驗證內容在於證明文件來源之有效性,並未包括各項檢查結果之準確性,且疾管署對於辦理健康檢查之國外醫院並無規範其進行檢查之方法,亦無相關查核與確認要求,難以確保健檢作業品質;復目前經衛福部認可得辦理健康檢查之國外醫院,大多過度集中於首都(例如:截至108年4月底止,菲律賓14家認可醫院中,有12家集中於馬尼拉,1家位於中部大城宿霧,另1家位於南部納卯),此不僅影響非首都居民之權益,亦使我國藉以瞭解各區域傳染病管道有所受限;另衛福部107年起啟動「一國一中心」策略,以印尼、印度、越南、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緬甸為重點對象,目前已有7家具醫學中心量能之機構(臺大醫院、成大醫院、榮陽團隊、彰基醫院、花蓮慈濟醫院、彰濱秀傳醫院、新光醫院)成為「七國七中心」,該計畫係期待能透過臺灣優良醫療軟實力,推動與新南向國家當地醫院之雙向合作;然而衛福部對於國外辦理健康檢查醫院之認可作業,並未與該計畫整合,致難以藉此利基擴大認可醫院範圍及提升檢驗品質,並提升我國整體醫療南向的廣度與深度,洵屬可惜。
 
新南向政策目的在於強化與東南亞及南亞國家之關係,促進商務、觀光、教育、勞務、醫療等各項交流,惟同時易造成傳染病傳播風險提升,而傳染病防治有賴跨部會合作,期疾管署建立有效資訊平台,提供防疫資訊予外交部、內政部、勞動部、教育部、交通部、大陸委員會等機關,並會同各機關掌握傳染病疫情,透過部會間資源整合與跨部會之防疫會議,強化防治作為,降低傳染風險,另宜善用所整合之疫情資訊,藉以強化醫衛產業連結,創造多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