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巡察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瞭解生醫轉譯、新藥研發及產業育成情形

  • 日期:108-10-28

為瞭解由中央研究院(下稱中研院)建置完成國內第一個跨部會合作、以新藥研發為主的國家型研究園區營運狀況,及南港生技產業之群聚效應,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於108年10月25日由院長張博雅、召集人陳小紅委員偕同監察委員一行7人,在中研院副院長劉扶東、經濟部次長林全能、科技部次長謝達斌等人陪同下,實地巡察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下稱國家生技園區),瞭解生醫轉譯、新藥研發、產業育成及動物中心等營運情形。同時並參訪南港軟體園區全球唯一開發醣分子免疫療法之台灣浩鼎生技公司,以及生產血液疾病孤兒藥之藥華醫藥公司,瞭解生技製藥產業在台發展之現況及遭遇困難。

 

國家生技園區於107年10月15日正式啟用,分別由中研院、經濟部、科技部及衛生福利部(下稱衛福部)等單位進駐。監委們首先聽取簡報,嗣後實地巡察園區內之台灣小鼠診所、動物及分子影像設施、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等核心設施、創服育成專題中心、經濟部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FDA)、科技部國家實驗動物中心(NLAC)等,除領略園區研發、技術服務、商品化一條龍之運作模式外,並進行座談,交流意見。

 

召集人陳小紅委員首先對中研院、經濟部及科技部等與會人員表達感謝之意,並嘉許園區內各項設施與發展願景。監委們於會中分別針對園區內跨部會聯合營運模式、研發人員人數與聘用、智財技轉法規制定、園區經費來源與預算分攤、生態環境維護經費、進駐單位角色之分工與合作、核心設施績效評估審查機制、創服育成中心廠商進駐率與審核標準、進駐單位互動機會、生技產業績效評估方法、我國新藥開發之發展利基、園區與國際接軌等多元面向提出請教與建議。

 

召集人陳小紅委員亦指出,生技產業為政府刻正積極推動之5+2產業創新計畫的重要核心之一,然而國內「生技」產業之定義、範疇似尚不明確,在政府整體預算有限下,資源分配係有優先性地針對重點生技扶持,或是雨露均霑,以及研發重點方向之抉擇為何?宜有完整思維。此外,生技產業發展需大量資金支援並往往耗時10~20年方期有成,其績效較難以一般講求年度之KPI來檢視,如何說服政府持續投入預算、吸引民間資金或國外創投(Venture Capital)挹注資金,以及政府資金與民間資金的競合等,均為值得深思的議題。

 

中研院廖院長百忙中特別撥冗於午間與委員們共餐,而中研院劉副院長、經濟部林次長及科技部謝次長於會中對於委員的提問更一一詳允答覆。最後,召集人陳小紅委員對各機關之努力再次表示肯定,同時也期許國家生技園區能夠在我國新藥研發上承當領頭羊角色,以落實「台灣生技起飛行動方案」。

 

此外,生技廠商於交流座談會中提及美國已通過「病人使用試驗新藥權益法案」(Right-to-trial Law),對已進行到臨床三期的試驗中新藥,可開放缺乏有效療法的末期病人無償使用,以解其醫療需求,惟目前國內尚無相關立法,至盼政府能參考國外做法,浩鼎即提及該公司可提供癌末病人已進入臨床二或三期、安全無虞的新藥,然使用者卻寥寥無幾。此一建議亦獲得張博雅院長和參與本次巡察監委們之重視。

 

而於創辦初期即獲國發基金支持之藥華製藥,非但為國內首家取得歐盟真性紅血球增生症(PV)跟血小板增生症(ET)藥認證廠商,並積極申請美國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認證,期許不久的將來可在進軍歐美市場外,亦能打開中國大陸與其它亞洲國家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