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政府推動設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12載迄今,已收「在地老化」、「延緩老化」及「健康老化」功效,值得肯定;惟臺灣老化速度驚人,據點之村里涵蓋率仍待提升,且未來據點營運應如何延伸服務俾整合納入「長照2.0政策」,監察院促請衛福部積極妥善因應

  • 日期:106-09-07

我國105年底老人人口達310萬6,105人,已占全國總人口之13.20%;此外,100年時,我國老化指數(指每100位65歲以上人口對14歲以下人口之比例)高於100的縣市有3個,至105年時,竟暴增為15個,可見老化速度驚人。如何延緩老化並預防伴隨老化而產生的失能、失智,已成為臺灣邁向高齡社會最沉重且嚴肅的課題。
為鼓勵老人持續參與社會,體現「在地老化」、「延緩老化」與「健康老化」目標,政府自94年起推動設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鼓勵社區自主參與初級預防照顧服務工作,監察委員陳小紅針對該等據點之設置與營運情形立案調查,經監察院內政及少數民族委員會會議於今(7)日通過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指出,衛生福利部(下稱衛福部)推動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政策,經由提供關懷訪視、電話問安諮詢、轉介服務、餐飲服務及健康促進服務,使長者願意走出家門、參與社會,已收「在地老化」、「延緩老化」及「健康老化」之功效,值得肯定。然而,至105年底,仍有2,232個村里未被據點服務所涵蓋,各地據點之普及度不一,部分縣市據點分布有限且不均,致仍有為數眾多之長者無法獲得關懷照顧,衛福部允應妥慎規劃並責成各縣市政府就轄內服務提供及區域分布情形,進行瞭解,針對未被涵蓋之村里,積極輔導有意願且具服務量能之民間團體投入。
監察委員陳小紅進一步提及,目前衛福部對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之相關統計分析,僅止於據點數、服務人次之計算,而未運用大數據之資料儲存、統計與分析,作為政策工具,除無法掌握據點之全盤現況外,亦未能建構或預測據點供需之長期趨勢,亟待補強。
調查報告更發現,衛福部、縣市政府及據點對於是否轉型/升級為C級巷弄長照站,在認知上存有明顯歧異。據點作為長照政策中在地老化之載體,將服務對象由一般健康長者,擴及亞健康或行動不便長者,其初級預防照顧功能會否因此被削弱或稀釋,或更加強化?衛福部允應務實釐清政策目標,並評估C級巷弄長照站除由據點轉型外,如何動員衛政機關之資源,以提升據點之經營效益與服務品質。
監察委員陳小紅特別強調,目前據點遭遇之主要問題,包括預算不足、無場地可供使用、志工人力流失及承辦團體組織調整致難以持續等,衛福部除應積極爭取據點發展之相關預算外,更須妥慎運用資源、縮小城鄉據點間之發展差距;並厚植志工人力資源,突破志工運用困境;且應借重長者經驗參與據點營造;亦應鼓勵或協助據點引進大學、社區或醫療資源,以確保據點之永續發展。